中美「不平等協議」 簽後鬥爭仍烈

香港經濟日報 報章 評論版 2020/01/20

中美簽署了首階段貿易協議,有關問題及引起議論甚多,故對協議的性質及影響,均應作更多探討,以明真相,並由此探索中美經貿及整體關係的前景。

特朗普3政治秀 免爭拗礙選情

協議涵蓋了好一些中美經貿紛爭熱點和具體條文,可算是有實質意義的文件。協議反映了貿易戰令美方受到損失和引起的巨大政治壓力。據CNN報道,美國蒙受了三大損失:社會承受了460億美元關稅、失落30多萬就業和影響了工業運作(因為中國的中間產品入口受限)。這便引起了工商、農牧及金融界等的廣泛不滿,即使有了協議,業界仍認為保留的關說太多:還有2,500億美元入口收25%關稅,另有1,200億貨品在稅率減半後,仍收7.5%。

為競選連任,特朗普急於和中國達成協議,以安撫業界。去年在洽談破裂後,他便力求恢復。他更充分利用這次簽署作「政治秀」,且十分出位:

(一)簽署前他在記者會上竟講了50分鐘;

(二)他破格與劉鶴簽署,乃前所未有的外交事件。本來簽字雙方代表要對等,故理應由財長姆欽簽字,他可站在後面見證;

(三)他感謝習近平促成協議,並自邀往訪北京。

除簽署作秀外,特朗普還為今後的經貿談判,作了巧妙安排:一是協議中,美方可對中方的落實作檢查,若表現不佳可予懲罰,但這要在協議實施起十個月後,即大選後才做。二是中美次階段經貿洽商的結果要到大選後才會有。這樣便可讓中美有關經貿的爭議,凍結至大選後,有關首階段落實及次階段談判的重大爭拗,不會在選前浮上水面。如此安排的用意,是避免中美爭拗影響選情,同時讓特朗普可挾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及繼續談判的功績助選。

顯然,中美貿易談判已成為了特朗普的「競選工程」。對中國來說則是「助選工程」,好處是可帶來短暫至11月的相對平靜。

中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將在美國大選後出現。假如特朗普代表共和黨參選並贏了,他有可能「變臉」對中國強硬:對首階段協議的落實嚴查,並在次階段談判苛索。對他來說,以怨報德乃平常事,習近平「助選有功」也不必回報。

增購2千億美元美國貨 目標過高

變臉也可能是被迫的,因為他必須要得到鷹派全力支持,才可勝選,而鷹派非常反華。另方面,如民主黨勝選,情況更難預料,充滿「特朗普特色」的貿易談判很可能被推倒重來;而民主黨在反華及保護主義傾向上,不遜共和黨。

首階段協議本來就前景堪虞,要求中國兩年增購美國貨物及服務2,000億的目標,實在太高,對此,美國評論亦多質疑。難度在於「不偏離市場規律」及「世貿規章」。對此,將有國際監察:歐盟已表示要認真審視協議的影響,若落實協議時偏離嚴重,不排除其他國家會聯合起來反制,中國人民也不會高興。

在上述落實問題,還有基數問題。因為協議中的參數是以2017年的中美貿易額為基數計算,但由於中美競爭力對比向有利中方轉變,再加上美國禁止供應華為等中企,基數本已難於保住。即使增購2,000億美國貨,美國的貿易平衡情況仍會惡化。顯然,協議以破裂告終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美國評論固然多質疑協議者,中國國內同樣有。其中一種較極端的指協議「喪權辱國」,或中國輸得不像大國等。撇開政治化指摘,客觀地看,協議確實是不平等的。這反映在:

(一)全都是中國方面要做的,美方的少之又少,連反華大鷹派班農也說協議中,美方沒讓出甚麼。十分反華的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也說:想不到能達成協議;

(二)恢復談判已是中方的「無原則退讓」,本應由美方先撇除3,000億的關稅才談(見本欄2019年10月22日「內外挑戰『冷處理』,中國盛世逆行」文),而協議中竟然保留了其中1,200億元的關稅;

(三)中方承諾增購約1,600億美國貨物,美方即表示要免其關稅,但其中多是中方的報復性關稅(如農產品、能源等)。美方未撤回關稅,而中方先自行撤去報復,並不合理。

角力轉向科技戰港台問題

回看歷史,清朝末年中國衰落,打不過人簽下了一批不平等條約。但現時中國如中央所說,正處於「盛世」,卻還是簽下了「不平等協議」,是真的不怕人民和歷史的批判?還是另有用心?暫時不得而知。

最後中美經貿關係預期相對平靜並不代表整體關係也如此,很可能鬥爭重點將由關稅戰轉到其他領域,如科技戰、港台及南海問題等,新冷戰將持續甚至升級。特朗普及劉鶴在簽署後均稱協議有利中美關係的長遠發展,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隨後卻講反話,指簽署後中國仍是美國的「最大對手」,要反對中國在人權、南海等方面的行為,和借「灑金錢把自己意願強加別人」。這再次清楚反映了特朗普和蓬佩奧分別代表了美國內部的兩條路綫鬥爭日益激烈,不單會影響中美關係,還影響到伊朗及朝鮮局勢,增添了各方面的不明朗及不穩定性。

為競選連任,特朗普急於和中國達成協議,以安撫業界。他更充分利用這次簽署作「政治秀」,且十分出位:如破格地與劉鶴一同簽字。(路透社資料圖片)

▲ 為競選連任,特朗普急於和中國達成協議,以安撫業界。他更充分利用這次簽署作「政治秀」,且十分出位:如破格地與劉鶴一同簽字。(路透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