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蕭麗君 、綜合外電
經濟學家認為,日本高齡化與勞動人口萎縮導致民眾消費心態保守,進而造成需求下滑,企業不敢輕易漲價。圖/美聯社 經濟學家認為,日本高齡化與勞動人口萎縮導致民眾消費心態保守,進而造成需求下滑,企業不敢輕易漲價。圖/美聯社

在通膨危機席捲全球之際,日本卻是例外,物價繼續躺平。分析師指出,物價維持低位是「日本化」現象之一,事實上日本決策官員多年來一直企圖想要擺脫這種局面,因為通膨低迷不利經濟成長。

日本幾十年來通膨都處在極低水位。消費者抗拒支付更高價格、企業也不敢輕易漲價,加上僵化的就業市場,讓勞工無法透過跳槽獲得加薪。

這種日常用品保持低價是經濟學家所稱「日本化」(Japanification)的現象之一。「日本化」指的是低通膨、低利率與低成長,也是決策官員多年來企圖要擺脫的情況。

前日銀決策理事會成員、目前任職野村研究機構的木內登英(Takahide Kiuchi)表示,日本穩健的管理作風與不願改變物價的態度,短期而言雖然有正面效果,但就長期來看卻也遏止經濟復甦與阻礙產業結構出現有利變革。

日本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僅年增0.1%,排除波動性高的生鮮食品與能源價格,指數更下跌0.7%。同期間歐元區通膨年增4.1%、美國更達6.2%,創31年新高。

在美國,許多企業因應通膨而調高售價,但日本超市連鎖商Aeon卻承諾到年底將維持部分自營商品,包括麵粉與義大利麵等價格不變。無印良品更是反其道而行,7到11月期間調降190項產品價格。

經濟學家認為,日本高齡化與勞動人口萎縮導致民眾消費心態保守,進而造成需求下滑。日銀總裁黑田東彥也曾提到,海外擔憂的通膨急升風險在日本不太可能發生。

木內登英認為,高物價讓企業得知哪些產品需求強勁與應往何處投資,這有助員工流向高成長領域,以期獲得更好待遇。然而該機制在日本卻行不通。

大和證券經濟學家岩下真理(Mari Iwashita)也指出,美國商業文化讓企業可把成本增加轉嫁到民眾身上,儘管貧富差距依然存在,但員工薪資仍舊增加。反觀日本企業雖然遭遇人力短缺,員工薪資也不見增加。